2025年特朗普币技术标准分化
2025年3月,特朗普币开发团队推出TRUMP Core 3.0版本,首次将代币划分为「标准型」与「治理型」双轨制。标准型沿用2023年发布的ERC-4622智能合约框架,而治理型新增链上投票模块,要求持币地址必须满足2000-5000枚的最低持仓门槛才能参与决策。这种分层设计导致交易所出现两套独立报价系统,币安与Coinbase已将其列为两个独立交易对。
社区分叉潮催生三大变种
技术迭代引发社区激烈争论,2024-2025年间出现三个主要分叉版本:
监管分类引发合规争议
美国SEC在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加密资产分类指引,将特朗普币治理型代币定义为证券类资产。这导致持有10万枚以上的钱包地址必须在45-90天内完成FINRA注册,而标准型代币仍维持商品属性分类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随即下架治理型合约,但德意志交易所反而为此推出期权衍生品。
支付场景出现地域性割裂
东南亚市场普遍接受标准型代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,马来西亚7-11便利店在2025年5月实现全境2300家门店的TRUMP扫码支付。而北美地区因监管限制,仅开放治理型代币在政治募资平台的使用,特朗普团队官方商店标注「只接受治理型TRUMP购买2028竞选纪念品」。
暗池交易暴露分类漏洞
区块链分析公司Arkham监测显示,2025年8月出现跨链原子交换的新型套利模式。部分做市商通过桥接标准型与治理型代币,在Tornado Cash混币器中实现1:0.93的隐形兑换。这种操作使得美国财政部紧急修订《虚拟资产税收准则》,要求所有跨分类交易必须申报941-X表格。